返回白菜书城首页

第三章 双向暗恋

所属书籍: 海上升明月

爱情,其实是在找回自身缺失的那一部分灵魂。

时间是有情绪的。当日子快乐些,仿佛时间也快;当日子艰难些,仿佛时间就慢。

自鹿城匆忙回到武汉,对于李航来说,这几个月几乎没有一天是空闲的,从早到晚各种奔走,忙到令他没有时间去思索更多个人问题。他有时候也不明白,为什么会将自己置于这样一种艰难的高压状态,明明他有着外界看来更优更好的选择,也有着随时喊停的轻松退路。

如果说人类骨子里都是趋利避害的,那么李航认为自己也是俗人一个,他不是苦行僧,不会刻意选择磨难,他也喜欢轻松地获得,他也喜欢便捷的途径。但是,他选择了军旅,而军旅意味着超乎寻常的艰辛困苦,这就要求他必须忍受孤独和苦涩,且义无反顾。

好在经过大一大二的两年军校培训,李航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军旅生涯的高强度和高要求,也不会再去考虑值不值得、应不应该的问题,更不会因为旁人的几句劝说就轻易改变自己的选择。在他看来,思想的犹疑是对理想的亵渎。对于军魂而言,他绝对忠贞。

可是,近来他越发对一件事情产生了摇摆。他完全不曾想到,平静的学习生活会被一个初相识的小女孩打破,就像一口古井深潭被投进了一颗小石块,或许她只是无意的调皮,却将他的内心深深撩拨,虽然表面看上去和以前并无异样,但只有他自己明白,命运为他出了一道怎样的难题。不夸张地说,从小到大,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,他所处的圈层都很优秀,优秀的女孩更是见过不少,不是没有过心动,但最后仅仅止于欣赏,忙碌的学业也不允许他分心。

可是,这一次,不一样了。

他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夏明月带给自己的感觉,他想不出更华丽的言辞,但他认为,那一次邂逅不仅仅是心动。

不知道为什么,夏明月这个名字后来经常出现在他的生活里。开始时,是父母偶尔问起他们是否还在联系。然后,孟勒和温青青也会不时提起这个小姑娘。再后来,不用谁来提醒,他自己就会想起她,而且很多时候是突如其来的,或许是他出操训练时,或许是他在实验室做数据时,然后她就像一个小精灵一样,莫名其妙地蹦进他的脑海。

说来有些不可思议,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相遇,没想到却成了心里难以忘怀的记忆。那个有趣的小女孩,她的脸红,她的天真,她的真诚,她的每一次快乐情绪都成了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美好画面。

每每想起她,尤其是在艰苦的训练之后,想起那样一副清纯可爱的笑容,都会令他感到些许安慰。

他不知道是自己后知后觉,还是她的后劲太过强大。本来只是当作一场顺其自然的普通交往,现在却是时时牵动着他的情绪。

他聪明,但并不熟稔于情感关系;他自信,却还没自负到认为可以轻松捕获一颗少女芳心。从见到她的第一面起,他就知道她的不普通。

两人,两面,双城。他对她的好奇除了网络,完全没有另外的了解途径。他总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关注着她,却不好意思打扰她。他从中看到她的喜好、习惯、生活、学习,然后,他将那些东西下意识地记在了心里。

他看到她床头摆着的叶芝诗集,想起两个人那次关于文学的对话,猜想她是否受到自己的影响,又怕是自作多情。他欣喜地发现她也喜欢王小波,喜欢他喜欢的语句,那么算来他们也是一种精神知己吧。

他默默地想到很多,唯独不知晓,他的内敛和克制让那个骄傲的少女饱尝了失落和挫败。话分两头。

漫长而可怕的期末阶段过去之后,就是令人期待的寒假了。当夏明月回到家乡小城,熟悉的一切扑面而来,又见到了久违的亲人朋友,心里的满足和雀跃根本难以用文字来形容。不得不承认,虽然渴望着外面的世界,但说到底,她也是一个恋家的姑娘。

这里承载着她的全部童年,最初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也是在这里完成的。她曾经想过,如果有机会,她一定要带上未来的爱人来自己的故乡转一转、看一看。她希望他们能够并肩走在旧日的那条小巷,还要给他指出哪里是她上学的地方,哪里是她最喜欢的小食摊,她在哪里摔倒过,在哪里捉迷藏..那些相遇之前彼此未曾参与的生活,她希望能够让那个人全部了解,同样地,她也想去他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,触摸那些他曾经到达过的时光痕迹。

她有着无数的关于未来关于爱情的幻想,早在男主角出现之前就已然存在。虽然未曾对人提起,但付诸笔端却是有的。她不知道,李航是否看到过她对爱情的理解和阐释,也不知道,在他的心里,会有着怎样的答案。

这样想着,夏明月拿出手机,随手拍了一张故乡街景照片给好友小森发了过去。不一会儿,微信那端就传来了回音,小森说道:“好想家啊,不过我马上就要回去咯,等我!”

怀有心事的夏明月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,立即追问道:“不去武汉了吗?”

小森又说:“当然去啊,不是说好了一起去嘛?先去武汉找我男朋友,然后再一起回湖南啊。”

夏明月顿时放下心来,说道:“哦哦,知道了,等你回来哦!”她还不曾也不打算对小森坦露这段情感,因为连她自己也没弄清原委。

现在,她只有一个想法:她想去武汉,恨不得这一秒就飞过去的那种“想”。可是理由不够充足,就这样去见一个仅有两面之缘的男生,未免太过仓促和贸然,似乎这也不该是女孩子主动的事情。但是,

如果是陪好朋友去找男朋友就不一样了,至少听上去“顺理成章”。

夏明月为自己的小心思既欢喜又感到一丝羞赧,但她也在慢慢接受这样一个事实——李航在她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,重要到她可以为他打破一些自以为的常规。

对此毫不知情的小森,再一次为朋友的情感问题操碎了心:“喂,我说明月,我上次说要介绍的帅哥还记得吗?你考虑一下啊,是真的大帅哥哦,很抢手的哦,绝对配得上你,犹豫就错过!而且,他就在武汉,我们到时可以…”

“啊,小森,奶奶叫我了,我们回头再说哦。”夏明月打着哈哈,现在的她,对于什么大帅哥根本没兴趣。她可是心里有人的人了,她也不相信命运的奇迹会一再出现,总不能见一个就钟情一个吧,那爱情未免也太廉价了。

她只知道,那次鹿城之行已经彻底扰乱了她的生活。如今一天天过去,重又回到平常环境之中,她本以为会将那些事情逐渐淡忘,也怀疑过那只是昙花一现的境遇。可是,时间不仅没有令她遗忘鹿城的人和事,反倒验证了那个少年对于她的特殊意义,不仅仅是新奇和一时兴趣,而是如酒一般,随着岁月的增长而酝酿得更加醇香。

但是,她始终无法确定李航是否对她怀有同样的情愫。如果爱情只是单方面的奔赴,那该有多痛苦,尤其是对夏明月这种心思婉转的女孩来说,无异于作茧自缚。

正在思索之际,微信又响起一声。这次不是小森。“在干吗?回家开心吗?”居然是李航。

夏明月的手心一潮,明显精神紧张起来。李航应该是看到她刚发的朋友圈了,一张和爷爷奶奶在小院里的合影,照片里夏明月靠在爷爷奶奶怀里,笑得无忧无虑,像是回到童年的小孩子一样,那种幸福又安全的踏实的感觉让周围人的心也都跟着暖了。其实在鹿城的时候,夏明月也是这样对着李航笑的,只是夏明月自己不觉知,反而还要偷偷懊恼自己总在李航面前表现得不够成熟,不够大方,或许会让他觉得自己幼稚,不够好。

然后,她就惊讶地发现,她,夏明月,也会纠结于一个男孩是否会对她观感不够好。

也是那时候,她才知道,人一旦对外界有了渴求,就真的再也潇洒不起来了。但她不怪李航。正如现在,她觉得李航特别好,这条问候短信也来得非常及时,因为自己正在苦恼该如何才能和他说上两句话,他就主动抛来了橄榄枝。

看吧,只要喜欢上一个人,不论对方表现如何,自己都会为对方找足借口。

而且,说起来也有意思,现代联络方式如此简单,隔着千山万水也只是动动手指就能联系到对方,反而将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远。若是放到以前,还能托辞说山水迢迢锦书难托,但是现在就不得不承认一切只在于情感的分量。

正所谓,相见的方式越容易,相见的难度就越大。凡是涉及情感的事情,往往缺少的不是方法,而是一个理由。这样的事情,如今就在困扰着夏明月。

她回到家乡已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,这期间关于李航的消息是寥寥无几。虽然他们算不上熟络的朋友,没必要每天保持联系,可是夏明月的心里一天也没有把李航真正放下。她有时候会故意发一条朋友圈,虽然是对所有好友公开的,却只希望得到他的回应。可是,有一次看到他点赞了温青青的朋友圈,却没有和自己互动,害得夏明月当天吃饭都没了胃口,独自苦恼了好一会儿。

此时,夏明月反复看着屏幕里那简单的一行字,大脑飞速思考着怎么回复才更得体。换作平时,这要是一行题目,她连八百字的作文都写出来了,还能写得漂亮;可是现在,她的手指放在手机上点来点去,短短几个字打了又删,删了又打,还是犹豫不决。

她想,这样也好,“秒回”显得自己太“掉价儿”,就让他多等会儿吧。

她心里有点狡黠的小得意,殊不知曾是那些讨她欢心的追求者的小伎俩,如今风水轮流转,居然也落到了夏明月“女神”的头上。在爱情这件事上,好像也能说一句“天道好轮回”呢。

“在家陪爷爷奶奶,开心呀。你呢?”夏明月坐在沙发上,短短一行字,检查了一遍才发出去,她甚至会计较到每一个标点符号。

李航迅速回复道:“我还在武汉,估计要在这边过年了。”也正因为是放假期间,忙碌的人才比平常多些空闲时间,可以停下来和喜欢的姑娘说说话。

夏明月对于李航的回复速度很满意,只是听了这回答又替他觉得可惜。中国人对家庭的观念非常看重,俗话说“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”,若是过年不回家那绝对是迫不得已,想来他也是很辛苦的。

“那怎么办,有人和你一起过年吗?”

她只是想确认李航会不会是“孤家寡人”的状态,替他忧心假期是否能够愉快度过。没想到李航立即用实际行动表示他并不孤单,并且成功地让夏明月不愉快起来。

李航直率地道:“没关系啊,同学有些也不回去,孟勒、青青都不回去。要继续实验项目,时间紧,不能停,索性就留在学校过年了。”然后就发过来一张照片,左边是他自己,右边是微笑着靠近的温青青,左上角还有挤进镜头吐舌头的小胖子孟勒。

李航说:“他俩也问你过年好呢!”

“过年好呀。”夏明月说完这句话,突然就没那么开心了。

她将腿一盘,整个人窝进沙发,感觉很是泄气,匆匆找借口结束了对话。然后,她将李航那仅有的几条可见的朋友圈翻来覆去又看了一遍,几乎每一条都有温青青的点赞或留言呢,还有李航和她的互动。女生的直觉让她相信,温青青绝对喜欢李航,而且是非常喜欢。

怎么办呢? 她不知道。

夏明月打了一个电话,发小们的友谊还是非常坚固的,即便忙碌如过年,也能随时叫几个人出来热闹一场。

那天,所有人都感觉到夏明月的情绪不太对劲。首先,她就不是爱张罗聚会的人,所以当听说是夏明月牵头小聚一下,因为好奇,能来的朋友都来了。其次,她不是奔放爱闹的人,那个晚上却当起了“麦霸”,从《太委屈》唱到《世界末日》,当包厢时间快结束了,还非要再唱两句“很爱很爱你,所以愿意,舍得让你,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”。最后,破天荒地,夏明月在聚会上喝掉了一杯啤酒,菠萝味的。

她的放肆也仅止于此了。

回到家时,夏明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所有人都在忙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,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小女孩的异常。只有奶奶察觉出了夏明月的情绪,进来看了看她。

“宝宝,怎么不高兴呢?和奶奶说说,你怎么啦?”奶奶走过来,关切地问道。

“奶奶。”夏明月忽地就委屈了,叫了一声,然后抱住奶奶撒娇道,“奶奶,你说我好不好?”“好啊,月月怎么会不好,我的月月最好了。”奶奶摸摸她的头,一如疼爱孩童一般疼爱她。

夏明月叹了口气,惆怅道:“奶奶,人要是永远长不大多好啊,我不想上学了,我想永远陪着爷爷和奶奶。”

奶奶抱着夏明月,轻轻拍着她的后背,慢悠悠地道:“真是傻孩子。”

夏明月的话里自然是有几分为着李航的失落,但也有对于家庭和童年的眷恋。那样的快乐日子,任谁能够不去频频回首呢。她仍能想起幼儿园时奶奶接她放学的情景,那条小路那么短又那么长,奶奶替她拿着小书包,牵着她的小手慢慢地走,还会在路过的小商铺给她买棉花糖和好看的小发卡,有时候走得累了,小明月还会娇气地要奶奶背着,那时候的奶奶也年轻呢,背也挺得笔直..回想起来,那些画面朦胧如当时漫天的落日余晖。

最重要的是,那时候,不知道什么叫烦恼。吃到糖会笑,摔疼了会哭,永远简简单单,快乐和悲伤都不必遮掩。

可是,时间是无情的。日子过了,人总要长大,风雨散了,人总要远走。纵使家乡的一切令人难舍,假期过完,夏明月又要回到长沙,继续她未完成的大学生活。

或许这就是成长的意义吧,要先学会告别,才能迎来相逢。那么,她和他是否还能重逢呢?

思念与日俱增,并不会因为对方的表现而有动摇。夏明月开始怀疑,爱情到底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人的事情?她无从理解,便将这些感受化作了文字作品,让她笔下的主人公陪着她共同快乐、共同烦恼、共同思索,偶尔会发一些片段在朋友圈,希望某个人能够看到,或许他会给她一个解答。

相比夏明月更多地坦露心思,李航依然顽固如坚冰,让她找不到一丝缝隙窥得他的真实想法。都说“女人心,海底针”,可是面对李航这种男生,夏明月觉得那就是一根无形针,千百倍的努力都是白费。至于夏明月最想要的那个答案,自然也是迟迟不见回应。

真是神秘呢!夏明月忍不住吐槽他,可又坚定地相信,在她看不见的地方,李航一定在认真努力地生活着。他对待学业一丝不苟,他对待军事痴迷投入,他对待生活温良勇敢,正是这样的他深深吸引着夏明月,也让夏明月坚信他就是她一直以来寻找的那个人。那么,他对自己到底是否拥有同样的感情,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。

他在那里,才最重要。她可以爱他,才最重要。

此时,李航对于夏明月来说,更像是一个信仰的图腾,一个理想的标杆。有时候,她把他当作自己的理想化身,那些她欣赏看重却很难拥有的品质,比如坚定的毅力和强大的自信,她通过爱慕他,而间接地接近乃至“拥有”了。虽然说起来有些荒谬,但也不失为爱情对人们的一个积极影响。

很长一段时间,尽管李航的行踪“神出鬼没”,但夏明月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节奏,不时地在朋友圈展现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感悟。而且,渐渐地,她也不再只为李航才这样做,因为她发现愿意和她认真交流的朋友还是很多的,那些人并不只是流于表面地想要和她搭话,而是在真诚地和她讨论文学、写作、生活。他们之中很多人未曾见过面,不知道夏明月的模样,只是从文学网站上慕名寻来的读者或作者,甚至有一些忘年交。

后来,这个存在于朋友圈的小小交流群里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李航。谁能想到,李航这个军校生偏偏对文学特别着迷,他说自己以前只敢默默地拜读,不敢班门弄斧地在她的文章下面发表评论,之后他尝试留言,发现夏明月每次都很真诚地和他交流,也让他这个小透明“粉丝”有了更进一步的勇气。再之后,每当夏明月发了新作品,他总会第一时间拜读捧场,有时候想说的话太多,干脆就和她在微信私聊里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。

两人礼貌而友好地保持着联系,不温不火不逾矩,联络的频率也没有一定模式,有时可以几天不说话,有时一次要聊两三个小时。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,是谁的话题先越了界,他们不再局限于文学的讨论,而是开始向对方讲述自己的生活。李航会给夏明月讲一些自己在军校的见闻,也谈到自己的理想和规划;夏明月则会倾听,也说自己的故事给他听。这样自然而默契地进展着,两个人都觉得很轻松很愉快。

只是有时候,李航的时间紧张,无法立即回应她,又或者,两个人正是说得兴起,李航却突然被叫走了。面对这样突然的缺席,小姑娘不免有些委屈。也只有在这个时候,夏明月才会重新认识到,在她

心里,李航再也不会只是普通朋友。

有所求,便会有所谓。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一旦产生,是没有回头路可言的。纵是将来形同陌路,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。只是那时候两个年轻人还都未曾深觉,也不知晓命运将带领他们走向怎样的轨道。在这样频繁的互动中,夏明月更加了解到李航的性情和品质,他对理想的那份热忱,他身上散发出的自信、温柔和安定,都令她深深迷恋和向往。

渐渐地,夏明月也开始明白这样一个道理:爱情,其实就是在找回自身缺失的那一部分灵魂。我们之所以会被一些人深深吸引,是因为对方身上具备我们渴望却不曾拥有的特质。

没有人知道夏明月内心的胆怯和孤独。外人看来,她已经获得了世人渴望的所有:美貌、才智、财富、家世。可是,在她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,她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而将她交给了爷爷奶奶养育,虽然隔辈更亲,但要求与需求都有本质区别,到底也是不一样的。再者,她那过早显露的卓越,在给予了她耀眼光环的同时也形成了无形的枷锁,令她以为只有保持优秀、不断优秀才有资格继续被爱、被夸赞。

她习惯了优秀,他人也习惯了她的优秀,再没人记起,在奔跑的路上,她也会感到疲惫与恐惧,就连她也忘记了该如何与人诉说内心的感受,渐渐地也就不再期待谁能理解她的不易,习惯了在人群中保持沉默。

可是,李航是不同的。从她见到他的第一面起,她就知道这个人是值得交往的,而且相似的成长背景令他可以理解她,他们是合拍的,在他面前,只是做自己就很舒服,这让夏明月一直紧绷的弦得以片刻放松。况且,他的身上还有那么多闪光点,像是可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缺,如此之契合。

在日复一日的分享与陪伴中,夏明月已经把李航当作了生活的支柱和未来的灯塔,每当心中迷茫、失去方向时,她就会想起李航,她想要朝着有他的方向努力奔跑,她坚信李航不会让她失望。

当人的内心拥有了足够的动力和信念,再枯燥的生活也会变得生动起来。夏明月每天仍旧是按部就班地学习、读书、创作,只有她自己知道,一切已然不同了。不知不觉中,她也变得更愿意与人交流和分享,肯将自己以往掩藏的那一面示于人前。随着作品的不断积累和曝光,她的文字也被更多的人知晓,不仅是在网络上,通过杂志和电台对其作品的展示,现实中也引起了师生的热切关注。人们不再只对她的外表感兴趣,也改变了一些人对于她“徒有其表”的偏见,关于她的话题也从八卦转向了文学,想要深入了解她的人越来越多。

当关注的目光多了,有了期待就有了压力。这一度令夏明月有些不习惯,甚至又萌生了退缩的念头。她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候被考试支配的紧张状态:虽然父母不曾对她明确要求什么,但她知道,只有自己做得优秀,忙碌的父母才会为她停驻一刻,表扬她,夸奖她,鼓励她下次做到更好。所以,为了这份关注和期待,她不能输,不能休息,还有,如他们告诉她的“不能浪费自己的天赋”,为了这句话,成就了好成绩,也偶尔难免坏情绪。

虽然夏明月没有亲口对他抱怨过学习生活,但是聪明如李航,还是从字里行间发现了这个女孩的精神变化。或者说,她正在经历的这些,李航也曾感同身受。

优秀对于有些人来说是目标上限,而对于他们这种背景的孩子来说就是最低要求。是环境赋予的压力,也是自我施加的压力。他曾经受困于此,最后也得益于此。

李航的父母都是军人,他从小被教育最多的便是一个中华男儿的家国责任与担当。十几岁的时候,他也曾像很多同龄人一样爱好上了音乐、文学和计算机,未来展现在他面前的选择很多,家族中同辈也不乏出国留学的,但是在他心中始终清晰地有着一条道路,那就是考中国军校,做中国军人。后来,毫无悬念地,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选择成为一名军校生,最终也如愿以偿来到了武汉海洋工程大学。

可是,军校生活远比他想象中要艰辛,坦白说,最初的日子里,他不是没有动摇过,但是,在重重压力和重重期望之下,他坚持下来了。他不允许自己退缩,他受过的教育和秉持的信念也不允许。在他的人生字典里,底色就是四个大字:从军报国。在这个凡事以金钱为中心的浮躁社会,这样的青春理想听上去不免不切实际,或者被人说是幼稚、“中二”,但它的的确确是李航的心中所想。他也自觉有些事情不必时时挂在嘴边,就像他在学校遇到的那些同窗,他们理解彼此,认同彼此,并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着,这就足够了。

更幸运的是,现在还有一个女孩子也是理解他的。他们在人群中,认出了自己的同类,并有幸结识。李航只希望,这样的珍贵情缘,相伴不止一程。

算起来,两个人从初见至今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,虽然仅仅见过两次面,但也丝毫没有生疏的感觉,反倒是在交往的过程中越来越默契。

每一次的休息时间,李航握着手机,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微信,查看那个美少女战士头像的对话框。有时候,夏明月会给他留言,也许是回复他的上一条消息,也许是发来她的一些见闻,他们好似互联网时代的“笔友”,却又不仅仅限于普通朋友。

至少,李航从不认为他们只是普通朋友。虽然夏明月总是认为李航惜字如金,但是他和她说的话,比他和任何一个女生说的都要多。他对她,不仅有倾诉欲,还有分享欲,那些从不轻易坦露的情绪,那些极少在人前提及的个人生活,他也会希望她能倾听能理解。他希望,自己在她面前是与众不同的。李航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,明明只是看到一个微信头像而已,也能让他的心情瞬间好起来。有时候,想象着头像背后那女孩的可爱笑容,似乎疲累也消散大半。他越来越喜欢和她说话,也越来越害怕和她说话。去年的惊艳相遇,让他始终无法忘怀,可是他们的距离太远了,他们也太年轻,有些承诺若是轻许,在他看来,便是对爱情的不负责任。

李航希望能够慢慢了解她,也希望夏明月可以慢慢走近自己。他有耐心,也有信心。所以,他的关心总是恰到好处,他的试探总是小心翼翼,他愿意像那个深情的爱尔兰诗人一样,在遥远的无法触碰的时日,将她化作心中的骄矜玫瑰,寄托他深埋的思念与爱意。

“今天武汉很热啊,长沙怎么样?”一如往常,李航从训练场回来之后,第一时间翻开手机,找到那个置顶对话框,自然地抛出一个话题。

很快,那边就有了回音,夏明月说:“长沙在下雨。”

李航回应道:“那要小心一点,换季的时候最容易感冒了。”“嗯嗯,你也是。”

其实,夏明月的言语有时候不温不火的,换个人可能就打退堂鼓了,可是李航不以为意。他只想着她的好,也愿意和她更好,即便是“嗯”“啊”“哦”这样敷衍的回复,也能让李航回忆起小姑娘乖巧可爱的模样,心里就像被春风拂过的池水一样,柔情也荡漾。

他又说:“今天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和我分享啊?”

夏明月犹豫了一下,还是说道:“那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分享吗?”

“嗯?”李航坐了起来,心中一沉,立马精神紧张起来。他的小姑娘还从没和他说过这样的话,所以很难让他不担心呢。

夏明月发了一个撇嘴的表情包,诉说着:“我朋友本来说三月份回国,大家一起去武汉看樱花,但是现在改期了,她要十月份才能回来。”

“嗯?”李航没想到,原来她的不开心只是因为这个啊,幸好幸好。“我觉得有点可惜呢,本来以为可以去看樱花了。”

“但是你还可以来啊,随时来,不必等半年,到了武汉来找我就可以了。”“可是和别人约好的,那肯定要等的,怎么能一个人先去!”

“好吧。”

忽然之间,不开心的那个人好像换成了李航。

夏明月察觉到了李航的情绪变化,反倒因为他的不开心而开心起来。她觉得自己有点“坏”,可她很快就原谅了自己,顺便也替李航原谅了自己。

这时候,沫沫恰好从她床边经过,看到她那奇奇怪怪的表情便问了一句:“明月,做什么美梦呢,都笑出声啦!”

“啊?没有啦。”夏明月拉上被子,并不打算和谁分享她的小秘密。她能感觉到和李航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,这令她十分欣喜。

她还不能确定两个人到底属于什么关系。但是,她想,他们的关系…有点特殊。然而,这样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太久,很快就发生了一件真正令人无法开心的事情。

夏明月的作品在更多的场合被提及,随之也为她招来了一些负面评价。一些并非善意的发言开始在校园论坛流传,那些人不仅质疑她的成绩,还上升到对她本人的攻击,从否定她的文学水平到否定她的人品,甚至恶意揣测她的家庭背景给她开启了“方便之门”,导致了有失公允的结果。

当毫无根据的恶意评价像潮水一样涌来,夏明月才发现自己没有丝毫退避的空间和防御的能力。因为,她根本就没想过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些因嫉恨而攻击、因热闹而起哄的人们。

在此之前,她只知道写作者最大的烦恼是无法完成作品,却不知道原来在作品之外需要处理的事情是这样繁杂。这就是成年人的社会吗?是她必须面对的局面?对此,夏明月还不足够了解,就被迫卷入了这场恶意的舆论风波。

最开始,只是网络蔓延的流言蜚语,但事态逐渐不受控制。夏明月发现,好像真的有一股力量在和她较劲,在看不见的地方,等待着她跌入陷阱。她有些害怕,但她没有和任何人诉说:一是她不敢,她怕自己的紧张被当作过分敏感的小题大做;二是她不愿,那些关心她的人只会为她担心、不关心她的人自然不感兴趣。如此一来,也就没了诉说的必要。

她选择独自忍受着,甚至连每天都会联系的李航也未透露半句。除了怕他担心,她也是存有一点私心的。那样一个阳光的大男孩,喜欢的也一定是永远浅笑吟吟的温柔的百合花一样的女孩子吧。比如,李航就曾无意中说起过,虽然学业压力经常让他们难以喘息,但他从未见温青青有过任何抱怨和不满的时刻,令他觉得十分佩服。

所以,夏明月也选择不将自己低沉阴霾的一面展现给他。她也想做他心目中幸福快乐的象征,让他一想到她就会开心,即使她真的很难过,很需要他,但也为了他,她选择独自忍受。

夏明月本想等着事情自然平息,她以为只要自己不做回应,那些攻击她的人就会因为兴趣减退,然后自动放弃。然而没过几天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
一堂专业课后,夏明月突然被任课老师叫去办公室,质问她为什么没交期末作业,而这是要折算成期末成绩的很重要的一项作业。夏明月站在办公桌旁边,被问得莫名其妙,虽然她有时候会逃课去图书馆,但她还是分得清轻重的,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事情当作儿戏呢。可是,作为全班唯一没有交作业的学生,又是平时看上去乖乖巧巧的女孩子,也难怪老师会这样生气。

“可是,我真的交了啊。”夏明月有些焦急,除了这一句事实,也不知还能如何分辩。“怎么证明?”老师仍在生气,一脸严肃地瞪着她。

“我交给班里学委的,她可以证明。”夏明月有口难言,仍然觉得其中一定有误会。

而当老师把女学委叫来问话的时候,夏明月才明白,是她把事情想简单了。她记得,那是一个中午,她和其他人一样,将作业打印出来放到了学委的课桌上,当时学委也在场,因为两个人同时入选了学校的诗歌朗诵大赛,她们为此还说了几句话。可是,此时此地,学委却一口否认曾见到夏明月来交作业,还说:“大家都是陆续交给我的,没有登记,但是只要交来的我都收好了,不可能落下一本。”说出这样的话,分明就是不愿意给夏明月作证了。但是,为什么?就因为那场诗歌比赛自己把她淘汰出局了吗?她不愿意这样揣测自己的同学,她宁愿相信这个女生是真的忘记了那天的事情,所以才不能为她作证。

莫名的冤屈让夏明月心里很难受,也很无奈。明明她什么也没有做错,可是老师不愿意信任她,同学也不愿意帮助她,难道真是她的问题吗?还是说,那些流言蜚语真的听进了一些人的耳朵,让他们也对自己“另眼相看”?

好在头脑还算镇定清醒,事情不是不能解决。夏明月没再进行无意义的强行辩解,而是倔强地咽下委屈,把手机的微信记录翻出来。那里存有她完成作业时从电脑上传到手机的记录,当时找不到U盘才借用手机做中转站,再拿去打印店打出纸稿,没想到却成为今天自证清白的证据。

“这是作业的电子稿,这里有文件日期,我还有那天去打印店的付款记录。”夏明月知道自己已经洗刷了冤屈,但内心依然无法平静,只好强力克制声音的颤抖,好让自己看上去并没有那么软弱可欺。原来自我保护的滋味竟然不是欢喜,而是委屈。

“好了。”老师瞥了学委一眼,替那学生找了台阶,“就你们班事情多,几本作业都理不清楚,期末了,少给我找麻烦好不好?”

事情仓促解决,那本消失的作业也成了无人关心的悬案。这件小事甚至不会被当作学生之间的谈资,只有当事人的情绪被长久影响着,难以排解。

夏明月都不记得那天是如何度过的,她只记得自己没有哭,虽然很难过,但她已经是大人了不是吗?她想,她也是可以独自处理好这一切的吧,她才不是那些人口中说的什么靠着家里背景上位的娇气小公主。

虽然不必证明给他人看,但她一定会证明给自己知晓。

等到夜里,躺在宿舍床上,夏明月下意识地翻出手机,反复看着相册里那张明朗的笑脸,那还是李航在校园篮球赛场上的一张自拍,那天他的队伍赢了比赛,兴奋之余拍下了当时赛场的画面,为了让夏明月也替他高兴高兴。

夏明月将照片保存在了手机相册里,这也成了她最喜欢的一张图片。李航的笑容总是那样感染人,仿佛有魔力一般,可以帮助她驱散心中不快。她喜欢他的笑,喜欢他和她说话时候的语调,喜欢他叫她名字的发音吐字….她想,她是喜欢着他的一切吧,多想他能陪在身边呢,他一定能像马里奥兄弟解救公主一样,替她打跑怪兽。可是,这一切什么时候才能真的实现呢?

不知为何,今天夏明月看着那张照片,忽然就难过了起来。看他笑得越开心,她就越想流眼泪,后来索性不再看了。她在手机上打开一张空白页,在手机上寥寥几笔就画好了一张小画儿:一个小人儿,抱膝坐在树下,孤零零地,乌云遮住了大半个太阳。然后,又配上一个失落的表情,将小画儿发到了朋友圈。

只是宣泄,没有期待任何人的理解,那个人却在第一时间留下了一行字。李航对她说:“你是最棒的。”

他怎么会知道?他怎么会知道。夏明月放下手机,闭上眼睛,那一刻,她想了很多,又好像什么都没想,完完全全沉浸在李航带给她的真实感受里。就像被带进了一个陌生领域,她对此地毫不知情,却有一种莫名的安心,她知道,至少这地方是善意的,她是安全的、受欢迎的,所以她愿意在此停驻,并不急着逃离。

夏明月想,人与人之间若真讲究缘分,那么她和李航便是最好的证明。如果不是李航的出现,面对这样的困难境遇,她大概真的会瞬间崩溃吧,可是由于李航的存在,说她为他逞强也好,为他坚强也好,总之,她真的撑过去了。

她想起从书中看到的一句话,是王小波写给他的爱人李银河的情话:“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,向永恒开战的时候,你是我的军旗。”

她信任他,不需要任何理由,从开始到现在,未来也应是如此。

白菜书城 > 言情小说 > 海上升明月 > 第三章 双向暗恋

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

1古董杂货店1作者:匪我思存 2三千鸦杀作者:十四郎 3良陈美锦作者:沉香灰烬 4枭起青壤作者:尾鱼 5一生一世,美人骨作者:墨宝非宝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